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收官施耐德电气携生态育新质人才_产业_赛道

云电竞怎么登陆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云电竞怎么登陆 > 新闻动态 > 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收官施耐德电气携生态育新质人才_产业_赛道
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收官施耐德电气携生态育新质人才_产业_赛道
发布日期:2025-08-19 20:15    点击次数:112

携手共育新质人才: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在全球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产业持续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而培养具备多重能力的“新质人才”,则成为激活这一动力系统的关键引擎。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正是基于这一时代需求,在华南理工大学圆满落幕,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澎湃动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青年创新

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华南理工大学承办,施耐德电气鼎力支持。大赛以“‘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05所高校的2646支队伍、近万名师生踊跃参与,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学子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创新活力与技术实力。 大赛精准锚定产业新质转型需求,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展开剩余75%

激烈角逐,创新方案迭出

大赛设置了“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给赛道”、“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赛道”、“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赛道”、“自主工业软件赛道”以及连续三年设立的“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等多个赛道,涵盖电力电子变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 “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今年更是聚焦市场真实需求,提出了“DC/DC 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和“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三大极具挑战性的赛题。

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169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6支队伍斩获“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给赛道”特等奖;宁夏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6支队伍荣获“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赛道”特等奖;上海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4支队伍获得“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赛道”特等奖;河南科技学院、吉林大学等高校的4支队伍荣获“自主工业软件赛道”特等奖;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5支队伍荣获“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特等奖。其他参赛团队也凭借其出色的作品,分别获得各赛道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参赛团队在比赛中展现了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中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领导致辞,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张文亮在致辞中表示,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学会将继续携手高校和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工程师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促进专业知识向产业应用的转化,提升国家竞争力。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也指出,本次大赛是学校积极推动工程学子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举措。大赛涌现出的创新方案,展现了高校团队的卓越创造力,期待更多师生以大赛为契机,不断探索技术应用前沿,为新质时代的产业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表示,施耐德电气将持续携手教育界、产业界伙伴,共同推动新质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基础,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的典范,共筑人才强国梦

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格局深度重塑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产教融合”成为时代命题,教育界和产业界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储备。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积极践行“产教融合”,已与100多家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助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受惠学生已达10万名以上。同时,施耐德电气还联动中国30多所研究型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或开展深度产研合作,支持师生针对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正是“产教融合”的成功典范,也是施耐德电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在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

发布于:四川省

Powered by 云电竞怎么登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